导言:西班牙的旅游路线中,巴塞罗纳、安达卢西亚和马德里地区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地点,今年1月,我们的达人老谢特意走了一趟这条西班牙路线,对这条线路游玩和住宿情况进行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老谢眼中的西班牙是怎样的,对这个国家,他又有哪些游玩上的想法和建议?接下来就请看老谢的“西班牙报告”。
在中国人看来,西班牙无疑是个欧洲国家。可在欧洲人眼里(除西班牙人以外),西班牙人很不欧洲。欧洲有句俗话,“非洲起源于比利牛斯山脉”。有点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之间。这句话其实是在暗示,西班牙属于非洲。
由于西班牙不太欧洲,又富有异国情调,再加上阳光灿烂,价廉物美,许多真正的欧洲人,尤其是英国、德国、法国人,都喜欢去西班牙度假。2013年,西班牙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法国、美国的第三大旅游入境国。
我对西班牙的兴趣,来自于我一位朋友。他是上海某报的体育记者,1992年去西班牙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认识了一位西班牙女郎,产生了一段异国恋情。二十来天的奥运会结束了,他的恋情也结束了。因为他是公家的人,不得不回国。回国之后,再也没机会去西班牙。他的纪念方式很独特,手表一直是西班牙时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未调回来过。这个伤心的故事,令我对美丽多情的西班牙女郎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次去考察,也想顺便考察一下西班牙女郎有多迷人。当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太太与我同往。
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北部,是加泰罗尼亚大区的首府。它的第一官方语言不是西班牙语(卡斯蒂利亚语),而是加泰罗尼亚语,这两种语言区别蛮大的。巴塞罗那在当代城市规划史上的地位很高,我读过几本城市规划的书,都拿它作为范例。它分老城,十九世纪规划的部分以及新城三大区域。老城街道狭窄,弯弯曲曲,像座迷宫。逛着逛着,豁然开朗,遇见一个小广场。十九世纪的那部分,是巴塞罗那的城市中心。它每幢楼都非常规整,大小高矮基本一致,却每幢楼的外观都不雷同,连每个阳台的造型、护栏都各有特色。它的街道非常宽阔,最特别的是,街道最中间,居然是人行道,两边才是车道,沿街又是人行道,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这座城市时尚又古老,大气又精致,商业氛围与生活休闲气息同样浓郁,谁来了,都会立即爱上它。这样的城市,世界上屈指可数。
西班牙的饭店一般要到下午两点,它们才会开门接客。去中餐馆的好处是,可以跟老板商量提前开饭。饭店斜对面,就是巴约之家,这是高第的早期作品。巴塞罗那又称高第之城,因此高第的作品绝对不容错过。巴约之家有中文讲解机,我们各租了一台,边走边听,在里面整整花了两个小时。老实说,我真的是被震撼到了。巴约之家的每扇门,每扇窗,每个房间,每个过道,每个台阶,每个护栏,反正每一个细节,都与众不同,充满了奇思妙想。一个人的思路,居然与全世界几十亿人都不一样,真是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高第就好比建筑设计界的爱因斯坦,令人不得不五体投地。
格拉西亚大街,是巴塞罗那最重要的一条街。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许多贵族和有钱人都涌到这条街上,建造自己宫殿般的住宅,以炫示地位和财富。高第的米拉之家,也在这条街上。从巴约之家走过去,只有十分钟不到的路程。沿途全是一线奢侈品商店,要是平时,肯定会进去看看。可刚观赏了超凡脱俗的巴约之家后,对这些人间俗物简直不屑一顾。
冬天的欧洲,天黑得早,大约下午五点左右就必须开路灯了。所以,赶紧去酒店安顿好。酒店位于老城,是家精品酒店,简约而精美。窗外是个小广场,有跳弗拉门戈舞的,有坐着喝咖啡的。广场四周是肉铺、杂货店,生活气氛很浓。在酒店稍事休息,然后去兰布拉步行街,一片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大街两旁全是各种摊贩,还有许多街头艺人在表演。冬天的巴塞罗那,有些许寒意。可巴塞罗那街头的热闹劲,一点都不比台湾夜市逊色。在欧洲,恐怕再也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另外一个城市,像西班牙、巴塞罗那这样热爱都市生活的。有句话叫做“你厌倦了伦敦,就是厌倦了生活”。讲这句话的人应该来西班牙,看看巴塞罗那,他就知道该怎么修改了。
第二天,八点不到就起床,这在西班牙算是起了个大早。我们外出找了家咖啡馆,点了两杯咖啡和两个羊角面包,5欧元。比上海便宜,也好喝。我们靠着窗边,边吃边看窗外。全世界的早晨应该都差不多,路上有上班族,有去上课的学生;有人打开店门,清扫门庭,送货车停下来送货。但很明显人人动作缓慢,比较悠闲。三名佩枪的警察走进门来,各要了杯咖啡,边喝边聊,不断比划着手势,看不出他们是在讨论足球还是女人,但肯定不是案情。
达利美术馆离巴塞罗那约一小时五十分的车程。在西班牙开车,时间可以掐得很准,因为西班牙很少堵车。如此来回一趟,加上参观时间,大约需要6小时。之所以在巴塞罗那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抽出大半天去达利美术馆,实在是因为达利美术馆真的值得一看,它能够让人的想象力茅塞顿开。西班牙这个民族很奇特,它并不盛产艺术家,但每出一位,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称得上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小说的鼻祖,非塞万提斯莫属。一部《堂吉诃德》,令后世难以计数的小说黯然失色。毕加索、高第这两位天才艺术家就不用多说了,达利是可以跟他们齐名的怪才,疯子,但同时又是一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圣。他与毕加索正好相反,一生只爱一个女人。有一天,他的一位超现实主义的朋友带着妻子来看他,他的魂立即就被朋友的妻子夺走了,便马上向朋友的妻子表白他的旷世真情。当天,他的诗人朋友黯然离去,其妻留了下来,陪伴了达利一生。
第三天一早,先去看巴塞罗那主教堂,然后驱车去机场,准备飞塞维利亚。即便在巴塞罗那城里,我们还有许多地方没时间去考察,这些,只有留给下次再来了。望着窗外到处飘扬着的加泰罗尼亚旗子(凡是挂旗的人家,都是主张加泰罗尼亚独立的),心想,下次再来的时候,加泰罗尼亚会不会已经是个独立的国家?我喜欢巴塞罗那,因为,全世界没人会不喜欢巴塞罗那,除了马德里人。我喜欢巴塞罗那,因为上海跟它很像。
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既是安达卢西亚大区的首府,也是南部最大的城市。它离直布罗陀不远,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那里由英国人管辖,要有英国签证才能进入。跨过直布罗陀,就是非洲的摩洛哥了。因为靠近非洲,塞维利亚的冬天很暖和。到了夏天,这里的温度接近50度。
一下飞机,就有种异样的感觉。这里一点都不像欧洲,阳光明媚,色调艳丽,建筑外观大多是橙黄色与白色相间(与蓝白建筑有得一拼),风格明快,非常好看。路旁的行道树全是桔子树,结着红黄的桔子(据说只能看,不能吃,因为不甜,不知道有没有人尝过,后来知道整个安达卢西亚大区的行道树全是桔子树),看得人心情愉悦,心花怒放。
导游小徐是北京人,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的声音很好听,人也很纯朴热情。他先带我们去酒店安顿好,然后开始陪我们游览。塞维利亚城不大,适合步行。我们先在塞维利亚大教堂旁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去犹太区、卷烟厂、西班牙广场转了一大圈。西班牙广场是座极其宏大的建筑,非常气派。瓜达几维河畔非常适合散步,河里有许多赛艇在训练,他们整齐如一的划桨动作非常优雅,赛艇像箭一样往前飞行。这条河很有名,哥伦布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我们在河边还顺便逛了黄金塔和斗牛场。
龙达&马贝拉
龙达因为悬崖峭壁而出名,因此,如果不住悬崖酒店,在龙达逗留的意义不大。我们入住的,是名副其实的悬崖酒店。阳台突出在峭壁外,站在上面,心惊胆颤,但是景色无比壮丽。这家酒店的位置可能是整个龙达最佳的,不出酒店,就能将龙达最好的风景一览无余。房间尽管有点古老,但很有味道,也很舒适。
根据前台妩媚的西班牙女郎的推荐,我们品尝到了当地最美味的咖啡、甜点、Tapas,价格意想不到的便宜,但需多走几步路,因为都在居民区。晚上在龙达无所事事,如果是5至10月的斗牛季节,可以去斗牛场与当地人同乐,据说这里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
马贝拉是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小镇。街上都是名车豪车,两旁时尚商店林立,一线奢华品牌齐聚,海湾里停满了耀眼的豪华游艇。在艳阳高照下,许多人身着短衫短裤,坐在迎风摇曳的棕榈树下,一派热带风光。这里是欧洲有钱人的度假胜地,也是中东富豪常来炫富的地方。旺季此地一房难求,且房价高企。因此,再没有比冬季来此更适合的选择了。我的建议是,从塞维利亚驱车两小时抵达龙达后,玩两个小时,吃顿午饭,不在龙达住,再驱车两个小时,到马贝拉住上一两天。在马贝拉,可以花上半天时间去米哈斯看白色小镇,剩下的时间啥也不干,在海边闲逛。按照小众游的理念,一次完美的旅行,一定要旅游与度假相结合。
科尔多瓦
科尔多瓦的城墙,明显是阿拉伯风格。科尔多瓦的大教堂,也是由清真寺改建的,这里与格拉纳达等许多地方一样,被阿拉伯人整整统治了七、八百年,因此到处都有阿拉伯的遗迹遗风。西班牙女人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与阿拉伯人、摩尔人杂交的结果。据说最美的西班牙女人,就出自格拉纳达与科尔多瓦这一带地区。不过,科尔多瓦最出名的,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桥梁。我们从上面走过去,感觉仍旧非常牢固。在夜晚的灯光下,刚修缮过的大桥焕然一新,感觉非常奇特。西班牙人好像不懂修旧如旧的道理。
在科尔多瓦,我们发现了一家非常棒的小酒店,只有十个房间。这天正好没有一个客人,因此我们每个房间都仔仔细细看了个遍。尽管每间房的大小、型状、景观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个性,但风格是一致的,都非常典雅温馨,每个房间我们都非常喜欢。一个好酒店,往往是让客人再来的最佳理由。我和太太开始商量,什么时候再来科尔多瓦。徐导认为5月份最佳,因为那时科尔多瓦有个盛大的花季,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口、窗台下摆出自家的花来,参加评比。5月的科尔多瓦是一年中最美的。
格拉纳达
格拉纳达是座破败的城市,到处散发着一股不一样的气息。阿尔罕布拉宫是这里最出名的景点。来格拉纳达,就是为了看这个阿拉伯宫殿。听说阿尔罕布拉宫是整个西班牙最难搞定的一个景点,要么提前预约,要么早早来排队。我们赶到阿尔罕布拉宫时,时间晚了,只能第二天再来。我们住的酒店倒是非常有特色,是座阿拉伯式的房子,好像以前在电影中见到过。
第二天一早,再去阿尔罕布拉宫。看到有日本旅游团,我们就跟在后面。日本团的导游是西班牙当地人,会讲日语,讲得非常详细。太太在日本住了十四年,精通日文。她先偷听,再给我转述,省了官导的费用。西班牙政府规定,所有的景点必须请西班牙官方认证的导游来讲解,但他们不会讲中文,常常是请个官导做做样子,讲还是中文导游讲。我们两人如请个官导,费用贵得吓死人,因此就免了。阿尔罕布拉宫可能是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土地上规模最大的阿拉伯宫殿,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但保存完好,是世界文化遗产。全部看完阿尔罕布拉宫,需3个小时。对阿拉伯文化尤为有兴趣的人,格拉纳达这个城市可以专程前来。
格拉纳达唯一值得来的,是一家中国人开的自助餐厅。每人6.5欧元,从猪排、牛排、羊排,到炒菜、点心、还有虾蟹、鱼、贝壳类,品种齐全,而且样样都挺好吃。这家餐厅生意火爆,来的全是当地西班牙人。他们个个毫不客气,桌上堆得像山一样。外国人一旦胃口大开,那量是不可低估的。令我纳闷的是,这个价格,也就50多元人民币,在中国都无法生存,在一个最便宜的菜也要十几欧元的西班牙怎么能生存下去?
托莱多&塞戈维亚
离开格拉纳达,我们便离开了安达卢西亚地区,离开了西班牙南部。路上风景变得单调乏味,气温也骤降了下来。经过三个小时的疾驶,抵达托莱多已是傍晚。托莱多整座城市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次我们请了位官导,名叫马里奥,是位中年男子。我私下与太太用上海话讲,马里奥好像是意大利名字。想不到这家伙居然听懂了,“不,不,不,这是拉丁名字,不是意大利名字”。然后挥舞着手势,学意大利人讲话的样子,非常有趣。
马里奥知识丰富而全面,经过葡萄酒店,给我们讲西班牙葡萄酒。我们看到一瓶2003年的葡萄酒,据说是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标价265欧元。走进卖火腿的店,他让店员给我们尝了好几种不同的口味,大讲西班牙火腿的来历和做法。每一个店主,每一个路人,无论是修女,还是神父,都跟他打招呼。当时城里正好在拍一部古装戏,那些穿着沉重盔甲的群众演员,他每个都能叫出名字。他告诉我们,他是在这里长大的,结婚后搬到城外。他路过一个大门,指着上面的窗户说,他妈妈正在睡觉,要不要去坐一会。教堂他讲解得最出色,也是我们收获最大的一部分。我们很喜欢他,认为哪怕费用贵一点,请个官导还是非常值得的。他也很喜欢我们,尤其我太太。临别他一定要亲一下太太的手,可怜巴巴地讲,这么黑的天,还下着雨,他要骑摩托车回家,非常危险,也许摔死都不知道。
老实说,托莱多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样的我已忘得差不多了,还不如马里奥这个人给我的印象深。当晚我们入住国民驿站,在城外的一个山顶上,可以俯视托莱多老城。景色优美壮观,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景色,你完全可以想象,这个景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没有变过。一千多年前住在这座城堡里的人,看到的景色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没什么两样,这感觉非常奇妙。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了。
马德里
马德里这座城市在欧洲并不出挑,乏善可陈,除了全世界足球明星最多的皇家马德里队。可惜这次没有事先安排好,应该去看一场皇马的比赛。此次西班牙之行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看到斗牛比赛。另外,在马德里只住一天,也没时间去普拉多美术馆,更没时间去逛街。我们花了一小时在皇宫,发现这里有两个看点,一是地下室那些棺材,里面睡的都是历代国王和皇室成员;二是有许多近代的兵器。我们走过了卡斯喀罗广场,据说每个周日早晨8点至下午3点,这里有全欧洲规模最大的市集,非常值得一逛。我们很喜欢圣米格尔市场,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当地人都是这里买一点,站着边吃边喝,边聊天,然后再换一个地方买一点,继续吃喝聊天。
当天是大年夜,我们早早让小徐回家,与家人团聚吃饺子。我们也回到丽池酒店,充分享用这家著名酒店的设施和服务。这是我们此行住得最贵的酒店,大约三千多人民币。这又是淡季出行的好处,旺季,价格得翻一倍。这也是我们西班牙之行的最后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途径米兰回国了。